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  专题专栏->双拥创建->双拥文字报道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烈士褒扬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泌阳英烈褒扬微信平台公众号正式开通了
浏览次数:215 投稿:退役军人事务局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9-11


一、建园背景

泌阳县是革命老区,为河南省12个苏区县之一,1924年即有中国共产党的活动,1927年建立第一个泌阳支部组织,1928年建立中共泌阳县委。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泌阳是南方八省15块革命根据地之一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也是中共鄂豫边省委建立地和最初所在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长征途经地,是竹沟抗战基地的前身、兵源地和重要组成部分。

在泌阳这片红色的热土上,祁修文、陈香斋、吕秀甫、侯太俊、刘黎阁、吕秀甫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至今感人涕泣,刘少奇、邓小平、彭雪枫、王国华、周骏鸣、张旺午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光辉足迹,整个民主革命时期无数革命先烈和英勇的泌阳人民出生入死,有800多名泌阳儿女和革命志士血洒江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在泌阳的红色大地。泌阳人民为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发展历程

1955年全省民政工作会议上,泌阳县提出修建烈士陵园的动议,得到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创始人、原鄂豫边省委书记、时任河南省副省长王国华(王老汉)同志等革命前辈的大力支持。当时作为全省为数不多的陵园修建工程,省政府给予了大力的资金支持。1955年底,县政府开始征地,1956年建成,系全驻马店市最早建成的烈士陵园。当时纪念碑题词由时任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的吴芝圃同志亲笔题词,内容为:“活着是人民的救星,死后是历史的光荣”(1974年,纪念碑重新修建,并加底座加高,并将纪念碑碑文由单侧题词更改为现在四面“毛体”碑文模式)。2011年,县政府投资800余万元对烈士陵园进行统筹规划和大规模升级改造,完成所有散葬烈士墓的迁移、整合及其它烈士纪念设施的修缮工作,充分发挥烈士纪念设施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主题功能,有效推进了烈士褒扬工作的创新发展,在全省建树了典范,河南省民政厅号召以“泌阳模式”在全省进行推广。2018年11月泌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以来,以泌阳国家级文明城市创建点位单位和“A级”景区建设标准,多次进行修缮和达标升级改造。

三、纪念设施

(一)纪念展馆

展厅布展按时间先后顺序,以展板、实物和书籍、资料的形式,以介绍人物和历史故事为主,穿插介绍为民主革命奋斗的无数革命前辈、英烈人物的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和取得革命成果,从1924年肖楚女、祁修文等早期中共地下党人在泌阳的革命活动到1949年10月建国时期,对泌阳25年的民主革命史进行了总结展示,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二)烈士墓区

展馆后面共设三个烈士公墓区,总计安葬着190名烈士遗体、遗骸。第一个墓区以早期土地革命战争和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为主,安葬着为革命牺牲的张星江、陈香斋、侯太俊等13位革命英烈的遗骨;第二个墓区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主,安葬着为革命牺牲的69位有名革命烈士;东边小墓群为第三个墓区,安葬着108位为革命英勇献身的有名、无名革命烈士。


四、作用发挥及获得荣誉

泌阳县烈士陵园庄重典雅、环境优美,从建成以来的60多年间,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的红色基因库作用。每年春节、清明节、寒衣节和9.30公祭活动期间,社会各界成千上万的干部、工人、学生和普通群众络绎不绝前来陵园祭扫,充分表达了泌阳人民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景仰、爱戴和缅怀之情。


    泌阳县烈士陵园于1958年由南阳地委命名为地(市)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1980年被驻马店地委命名为地(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1988年5月被驻马店地区行政公署批准为地区(市)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驻马店团市委命名为“少先队教育基地”,2005年被驻马店市委宣传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被河南省建设厅评定为“省级绿化单位”,2021年7月荣获市级党史教育基地荣誉称号,2022年3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

  统筹:宋   杰                       责编:冯建海                                   

  编辑:冯建海、韩凌杰、何国多、陶丛丛

  文/图:冯建海、陶丛丛





主办:泌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泌阳县行政路中段
政府网站标识码:4117260001
联系电话:0396-7915836
豫ICP备17018201号-1   
豫公网安备 41282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