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  信息公开->规划计划
关于泌阳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浏览次数:47 投稿:超级管理员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3-21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提请泌阳县第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帮助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强化项目支撑,着力防范化解风险,着力加快城乡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年来,计划执行情况总体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经核算,2023年全县GDP完成326.26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29亿元,同比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113.03亿元,同比增长8.2 %;第三产业增加值147.94亿元,同比增长5.6%。

(一)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农业生产稳步提升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已获省、市农业农村部门批复,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90.53万亩,克服罕见夏季“烂场雨”的不利影响,粮食总产量达到70.27万吨,实现连年增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形成了牧、林、菌、烟、油、菜等六大农业特色产业,全县100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场达到209个,肉牛存栏量达36.76万头,林果种植面积达11万亩,香菇总产量达50万吨,烟叶种植面积达3.31万亩,油料种植面积达85万亩,蔬菜总产量达33.21万吨。荣获全国基础母牛“扩群提质”项目示范县、国家生猪调出大县、河南省“肉羊大县”培育县、河南省食用菌生产优质基地县等荣誉称号。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加快推进,累计培育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8家,省级示范农场7家,市级示范社69家、示范农场21家,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4807家。

工业经济持续壮大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8.5%;全社会用电量突破180336万千瓦时,增长12.99%,工业用电量达到79017万千瓦时,增长24.84 %。县开发区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不断优化,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2.7亿元,同比增长16.9%;主导产业增加值10.9亿元,同比增长22.3%;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营业收入56.7亿元,同比增长24.1%。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快速推进,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培育省级星创天地4家、众创空间2家;新认定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家、“5G”产业发展项目1个;新增“企业上云”412个,开展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达155家,实现主导产业、主要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全县共完成技改投资8.06亿元,工业技改投资增速达177.6%。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依托恒都、鲜菇坊、铭普光电、中联等行业龙头,不断培育壮大夏南牛、食用菌、电子电器、绿色石材四大支柱产业,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新型工业化得到进一步延伸和拓展。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3.28亿元,增长8.9%;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1.65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7.64亿元;金融业增加值8.89亿元,增长10.5%;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1.02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12.81亿元,增长1.7%;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0.51亿元,增长5.8%;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46.42亿元,增长3.4%。商务中心区加快发展,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营业收入预计达16亿元,实现税收1.39亿元,累计引进总部企业56家,总部企业全年缴纳税收1.56亿元。现代电商物流快速发展,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汇融物流园为引领,建设完成物流配送中心达451家,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43.79亿元。开展多种形式促消费活动,提振消费潜力。发放爱心消费券3.69万张、电子消费券200万元,拉动消费4368.74万元。深入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编制完成《泌阳县全域旅游规划》,举办了第21届盘古文化节,成功打造五条精品旅游线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旅游业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建成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年共接待游客69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2亿元。金融业稳步发展,全年新增贷款31.4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30%,增长18.4%。存款余额达到424.6亿元,增长12%。资本市场融资17.83亿元,4家企业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展示板挂牌。

(二)项目投资效果显著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列入省、市重点项目84个,计划总投资866.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75.2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03.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48%,其中省重点项目16个,计划总投资188.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5.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61.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52.5%;市重点项目68个,计划总投资678.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69.4亿元,实际完成投资543.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47%。滚动实施“三个一批”项目99个,总投资825.17亿元,项目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均达100%。全力以赴抓好争资引项全年新增专项债项目9个,获批发行金额13.45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17个,总投资4.3亿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完成72万美元,同比增长2.9%;外贸进出口完成1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创新招商模式,主动融入国家、省市发展战略,拓展了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全年县级领导带队外出招商23次,举办招商专题推荐会5次,签约亿元以上投资项目34个、合同投资额135亿元。

(三)城乡建设力度加大

城市品质稳步提升。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六大功能区、两大生态带”建设,深入实施城市提质三年行动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新老城区、开发区、商务中心区协调发展,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全年共实施城市提质项目20个、治理河道18公里、新建改扩建城区道路13条、打通城区断头路3条,开工建设文苑路大桥和创业路梁河大桥,中心城区新增供暖面积9.6万平方米,新建公园3个、游园7个,新增停车位2032个,新增绿地40.08公顷,新划自行车车位线1.6万米,新设置便民服务点16个,改造老旧小区2个107户,建成保障性住房1038套。城市管理日益精细。深入开展城区交通秩序、市容市貌、违法建设等专项治理,不断强化飞线治理和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乡村建设不断加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第一批华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新建农村公路38.82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建设项目和114公里气化乡村建设工程。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成果得到巩固,清理坑塘、残垣断壁7963余处,整治乱搭乱建2603余处,规范集镇市场21个,完成户厕改造4176户,建成“四美乡村”30个,建立了城乡一体化保洁机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全覆盖,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四)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持续深化“放管服”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县政务服务中心进驻政务服务事项2537项,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以内。深入开展线上线下“收受分离、两地互认、异地代收”通办合作,承接54项跨省通办事项。大力推行政务流程再造,着力实现“一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全年共完成审批服务事项557万件,有效破解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改革发展深入推进。完成县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稳步推进放权赋能改革、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和产权制度改。公共资源交易“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系统落地见效。行政、司法、文化、卫生等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推进,全社会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显著增强。

(五)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

物价平稳市场繁荣。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6.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烟酒、衣着、居住、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和娱乐、其他用品和服务分别上涨了18.16%、11.68%、0.27%、-2.25%、34.69%、55.63%;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了13.68%。市场持续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63亿元,同比增长6.9%。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强化返贫监测,精准落实各项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拓宽农民致富新路径,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特色种养业,整合财政衔接资金2.93亿元,实施乡村振兴衔接项目201个,确权登记扶贫项目资产22.83亿元,脱贫群众经营性净收入稳步增长,为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民生保障持续加强通过惠民资金“一卡通”兑付系统发放资金4.68亿元,惠及群众28.9万人。完成1330户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发放低保金7748.06万元、特殊供养资金7142.4万元、临时救助金151.06万元、高龄津贴1571.57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1952.62万元,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开展技能培训32934人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08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597人。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夯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36所,总投资7.1亿元,新增或改善校舍22.17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4805个。健康泌阳建设扎实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成效显著,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实现县域就诊率达到90%以上,完成新县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病房楼和传染病医院病房楼主体工程,建立居民健康档案90.69万份,家庭医生电子签约人数达61.09万人,超额完成免费“两筛”“两癌”筛查目标任务。新建、改扩建多功能运动场5个,完成全民健身馆主体工程。完善了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文化下乡、戏曲下乡、舞台艺术送基层等系列文化活动200场,曲艺进校园演出活动10余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统计、应急、物价、审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史志、档案、防灾减灾等各项事业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科技、广电、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事业持续发展。信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和食品安全总体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回首一年来的工作,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成绩来之不易。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仍然很大,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质量不高、发展后劲不足、发展环境不优等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主要经济指标后续增长压力较大,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弱,新兴产业的产出效应尚不明显;工业强县的内生动力仍然不够,主导产业层级低、链条短、科技支撑弱的局面没有得到彻底转变;产业结构仍待优化,存在传统产业占比较大,缺乏个头大、拉动能力强、产业链关联度深的龙头企业;投资稳增长的压力较大,重大项目储备、产业项目招商等关键环节缺少强有力的抓手,新落地大项目少,重大项目支撑不足。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下一步工作中要增强信心和底气,主动作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4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全会及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两个确保”,持续实施“十大战略”、推进“十大建设”,聚焦“七个新作为”精准发力,围绕“593460”久久为功,更好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努力完成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目标任务。

2024年国民经济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4.5%左右,进出口总值保持平稳增长,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完成市定目标。

围绕以上预期目标,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三农工作,统筹提升乡村振兴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是夯实粮食生产加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力度,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11.5万亩,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190万亩以上。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以“四优四化”为抓手,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和绿色高效种植,提高复种指数,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稳定粮食生产在14.25亿斤以上,筑牢粮食安全。抓牢特色农业。主动融入“国际农都”建设,围绕牧、林、菌、烟等特色产业,建设夏南牛、食用菌、林果、烟叶等特色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发挥夏南牛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平台作用,继续加强与西北农林、河南农大、江西农大等院校合作,推广肉牛养殖新技术应用和牛肉品质提升。推进种质提升工程,加快种公牛站项目建设和泌阳夏南牛保种育种纳入中原农谷种业创新体系。持续扩群增量,建设一批肉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确保肉牛年存栏量保持在40万头以上。加快猪羊驴等畜禽产业协同发展,加强优质种源培育保护,加快夏南牛无角新品种培育项目和泌阳驴保种场建设项目实施。持续巩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成功模式,围绕我县贾楼白云仙桃、马谷田瓢梨、付庄黄金梨等优质水果品种,建设优质林果生产基地4个以上,培育林果业专业村20个以上,林果业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依托“三物融合”产业发展研究院,推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食用菌“三物融合、三产联动”发展,实现秸秆、牛粪等变废为宝。加快世界最大双孢菇生产企业众兴集团落地见效,扩大食用菌工厂化、标准化生产规模。升级食用菌栽培技术,打造一批标准化种植、新品推广、精深加工基地。充分发挥“金铜山”品牌优势,稳定烟叶种植面积,实现烟叶收购9万担,税收收入3000万元以上。加快乡村融合发展实施农村电商优化升级工程,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循环农业、创意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开发建设牧场观光、农耕体验等特色旅游项目,打造夏南牛和食用菌特色小镇,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编制实施乡镇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快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因地制宜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完成户厕改造4000户以上,新建改扩建农村道路30公里以上,完成危桥改造7座。推进宋家场水库、华山水库等4个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毗河及马谷田河等4条河道治理,陈平等9条山洪沟治理工程。继续推进“气化乡村”项目建设,新建乡村供气管道29.9公里。推动50%以上的乡镇政府所在地达到“美丽小镇”标准,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围绕精准施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壮大集体经济。落实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公益岗安置等就业政策,扩大脱贫人口就业规模,力争脱贫人口外出务工规模不低于1.4万人。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61亿元,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比例不低于60%,实施帮扶项目建设,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统筹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扶贫资产管理,因地制宜推进移风易俗,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加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二)突出工业主导,做大总量提升质量

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优化工业结构、做强产业实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夯实产业发展平台。充分发挥开发区经济建设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的作用,聚焦“全国绿色建材加工示范区、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基地、电子电器产业转移承接基地”的定位,强化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开发“园中园”。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市场化管理运行。以提升亩均收益为导向,整治盘活开发区低效用地、闲置厂房、闲置设备。持续深化“标准地”改革,确保项目“拿地即开工”。持续开展“百园增效”行动,不断完善园区道路、水电、燃气、物流、通信等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持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二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梯度推进企业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发展,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争取有研究开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达到全覆盖,入库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增长,完成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持续落实绿色化改造扶持政策,培育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个智能车间,新增100家“企业上云”。积极推进食品、纺织、制衣、建材等原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内生活力,提升发展竞争力。三是加大创新驱动培育力度。依托河南省真菌研究所院士工作站、恒都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和“三物融合”产业发展研究院,实施创新平台建优提质计划,建立“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大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力度,入库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申报创新型企业4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家。加快企业创新平台创建,培育省、市工程研究中心5家,省、市级星创天地2家,市级众创空间2家,培育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市级2家,培育省级科普基地1家。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引育工程,健全更具吸引力的服务保障政策体系,加大领军人才、高端人才、紧缺人才等培育引进力度,支持企业引进各类高端人才和团队。发挥主导产业集群效应以我县农副产品加工、电子电器产品制造、绿色石材主导产业为依托,围绕打造中国牛城、中国菌都,坚持“三链同构”,做好夏南牛、食用菌、绿色石材精深加工等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做大做强夏南牛、食用菌两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努力融入双循环、迈入中高端。在夏南牛产业上,持续加大国家夏南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力度,壮大恒都建设规模,吸引更多国内知名牛肉关联企业入驻我县。推进恒都10万吨牛肉深加工和5万吨熟食加工项目满产达效,加快伊顺园年产12万吨牛肉精深加工等重点产业项目开工建设。积极申建河南进口冷冻牛肉保税仓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促进牛肉进口贸易、电子商务取得更大实效。在食用菌产业上,持续推进相关乡镇食用菌种植基地建设,支持菇养园、亿健食品等企业发展壮大,加快鲜菇坊二期项目建设。持续引进相关食用菌精深加工、机械制造、贸易出口关联企业。加大杨家集、高邑等乡镇香菇菌棒和亿健食品、天中亿龙、泌花食品等产品出口。依托“三物融合”产业发展研究院,加快形成科研、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推动由食用菌大县向食用菌强县转变。在电子电器产业上,整合提升现有企业资源,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电子产业向我县集聚转移,尽快形成集群效应。支持铭普、优万佳、二木等龙头企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潜力产业,抓好河南鹏程新能源、旭威聚合物锂电等新能源项目,推动宁波双庆、涿州科林电子等项目尽快地,助推电子产业由元器件生产向“高新特精”制造转变,打造全省重要的光电元器件制造和新能源基地。在绿色石材上,完成中联集团2000万吨骨料生产线项目,推动3000亩绿色石材产业园建设和企业搬迁。加快春水、黄山口2个矿权出让,促进其他矿权整合。完善石材园区路网、水网、物流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绿色矿山示范基地。

(三)突出文旅消费,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聚焦传统服务业提质增效、新兴服务业提速增量,加快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打造现代服务业强县。是大力培育新型消费市场加快培育夜经济集聚区,建设多业态融合发展、昼夜两旺的夜经济场景。充分发挥居然之家、新合作农商城等城市商业综合体的龙头带动作用,整体提升尚东特色小吃街、金色花园美食街、沿河不夜城等特色商业街区和夜市品质,推进夜间经济、假日经济协调发展。聚焦汽车、家电、家居、餐饮等重点领域,充分发挥“爱心消费券”“电子消费券”作用,策划开展各类促销活动,激发消费活力,提振消费信心。持续扩大优质产品供给,推动服务业产业链发展,满足群众大众化、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支持康养、育婴、家政等服务业发展,形成多元化消费格局。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成运营消费“线上专馆”,引导跨境电商发展,培训电商人才1200人以上。二是加快商务中心区建设。继续强化公共交通、水电气、信息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依托新县医院、文化艺术中心、思源学校、智慧停车场、新客运站及政务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洲业国际汽车城、新合作农商城和农博城等商业综合体繁荣发展。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引进一批文化娱乐、商务服务、休闲餐饮等项目,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加快培育产业高集聚、产出高效益、功能高复合、就业高容量的服务业集群,吸引更多的开发项目和总部企业入驻。三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持续推进现有旅游景区提质升级,加快3A级以上景区、星级旅游饭店和文旅振兴样板村创建步伐,争创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1个,打造星级民宿5家,争创全国星级旅游饭店1-2个,创建工业旅游景区1个;围绕“三山两园两水一圣地”实施文旅产业培育,加强盘古文化的深度发掘、整理、开发,充分挖掘盘古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资源,推进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新兴旅游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高水平策划举办盘古文化节、马谷田梨花节、角子山马术节、乡镇庙会物资交流等节会,突出抓好文旅消费;支持景区联合打造精品线路和系列优惠活动,加快县旅游服务中心建设,推动香菇小镇、芳香小镇、焦竹园红色教育基地等景点升级,启动白云山景区峡谷漂流和红25军长征文化公园建设。力争全年旅游人数突破7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加快现代金融业发展加快发展普惠金融,聚焦重点项目、中小企业和乡村振兴等领域,完善政金企对接长效机制,确保全年新增贷款投放30亿元以上。加强“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梯次培育,支持重点培育的2家上市后备企业和1家储备上市企业,助力企业加快上市进程。依托“政银担”创新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资信担保。拓展企业股权、债券等融资渠道,做好恒都食品、二木电子、优万佳等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加大金融风险防控,因企施策化解重点企业债务风险,有效化解农商行信用风险,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和非法金融活动。规范房地产业发展。科学制定经营性土地出让计划和供应规模,强化土地储备供应合力,实行房地产开发用地有序渐进出让,保持房地产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大对第收入家庭、新市民、青年人住房保障,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激活房地产市场活力。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加快培育房屋租赁市场,逐步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

(四)突出城市品质,打造宜居宜业高地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和品质。一是持续优化城市布局围绕建设驻马店副中心城市的定位,以“六大功能区、两大生态带”发展框架,完善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排水防涝专项规划编制及部分老城区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工作,强化县城对周边乡镇的辐射带动,提高城市规划科学发展水平,加快城市品质提升。二是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道路建设,开展城市路网贯通工程,启动G328绕城公路项目,实施菇业大道、花园大道延伸等13条城市道路建设。加大城市绿化,持续推进泌水河、梁河两大开发带生态治理,实施2个公园、5个口袋公园和6条道路绿化提质工程,新增绿地面积48万平方米,创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加强生态水系治理,完成东西吊桥2个排水防涝项目建设,启动行政路、铜山湖大道等道路雨污分流和地下管廊项目建设,加快温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11公里管网建设。加快推进沿河北路、泌泰路、西区公园等城市生态水系及内河治理项目。加快城市提质项目建设,完善城市公厕、停车场、垃圾中转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完成6座公厕、2座垃圾中转站,持续推进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活禽交易市场建设。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8个,新增城市供热5万平方米,完成老旧小区改造6个。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对照创建指标体系,压实责任,补齐短板,深入整治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市场秩序,打造精细化示范街区。坚持以创强管,整合公安、城管、通信等部门资源,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智慧化监管平台,打造智慧城市,提高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

(五)突出项目带动,增强投资发展后劲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一是着力抓好项目谋划储备抢抓多重利好叠加的战略机遇期,紧盯上级投资趋势和政策走向,围绕汉江生态经济带、淮河经济带和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等重大机遇,发挥我县生态、产业、区位、资源等优势,紧盯基础设施等“大块头”领域,谋划储备、精心编制安排一批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力争有更多新增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重大项目进入国家、省市规划的盘子。今年谋划实施省市重点项目72个,总投资498.2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31.3亿元。拟争取中央预算资金类项目10个,争取资金3.67亿元。扎实做好南信合高铁项目协调配合,力争新阳高速与商南高速连接线项目纳入全省高速建设规划。二是着力抓好项目落地见效。继续实行“项目长”制度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每季度开展一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落实重点项目县领导分包、现场办公、会商调度、督导检查、考核奖惩等机制,以时间倒逼进度、以责任倒逼落实。按照“三个一批”活动要求,对省市重点项目落实“五个一”服务,研究化解征地拆迁、手续办理、融资用工等难题,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着力推进项目开工、投产、达效。加快鲜菇坊二期、铭普光磁(泌阳)制造基地、优万佳电脑周边产品制造产业园、伊顺苑年产12万吨牛肉深加工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加大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链式集群化发展。着力抓好招商引资突破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四路协同”等重大战略机遇,重点围绕农副产品加工和电子电器制造两大主导产业,分季度组织开展长三角电子电器及商贸流通、京津冀肉牛全产业链、福建食用菌产品加工机械装备制造等专题招商推介活动,重点引进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创新招商方式,按照招商引资年度考核办法,通过以商招商、驻地招商、专场推荐招商、二分之一工作法招商等形式,提升招商实效。细化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完善招商引资考评体系,压实招商责任,打造政策洼地。力争全年引进超10亿元项目2个以上,超亿元项目30个以上,合同引资额300亿元以上。四是着力抓好营商环境优化以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为重点,把营商环境作为基础工程紧抓不放,突出市场主体满意度提升,力争保持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在第一方阵。推行开办企业并联审批、“一表服务”、掌上可办,开办企业1日办结,简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项目全流程审批不超过90个工作日,企业获得电力、用水、用气1日办结,完善“标准地出让”等制度,营造良好政务环境;引导市场主体增强诚信意识、强化信用信息共享与监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着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落实惠企利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人才、用工、融资等发展难题,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深入落实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落实惠企政策,做好要素保障、权益保护和驻企服务。坚持“企业宁静日”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持续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当好助企服务员。加大营商环境月监测、季评估等机制落实力度,坚决打击破坏营商环境行为,营造重商、尊商、育商、聚商环境,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新品牌。

(六)突出生态安全,筑牢转型发展底色

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坚持全县一盘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率、增长。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不断增强守底线、保稳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是夯实生态环境安全。抓好大气环境治理,推动产业、能源、运输结构调整,健全“六控”机制,保持PM2.5和PM10浓度和优良天数全省领先,确保我县保持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抓好水环境治理,加强洪汝河、泌水河及其重要支流沿线排污口溯源整治,确保出境断面水质持续100%达标。抓好土壤环境治理,开展土壤污染监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固体废物处置及综合利用,确保土壤环境安全。健全完善城乡垃圾收集处理运营监管体系,持续做好生活垃圾焚烧和垃圾热解处置,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强化畜禽粪污、农膜、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持续巩固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按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对照创建的5大项和33小项指标,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做好省级科学绿化试点工作,计划完成1500亩山区生态林建设工程和6个市级森林乡村创建。大力推进国家绿色矿山示范区创建,积极推进石材开发区生态修复和开发保护,推动石材区废石和锯泥等大宗固废循环利用,创建国家绿色矿山示范区。加快推进节能降碳,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导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用市场化手段引导企业开展绿色低碳改造。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企业落户,持续降低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力争80%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完成节能改造。二是防范化解社会环境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防控风险、守住底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健全城乡公共安全和防灾减灾应急响应体系,建强综合性救援队伍。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全面压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属地管理责任、行业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确保零事故目标。聚焦“三零”目标,完善矛盾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妥善解决群众利益诉求。加强治安整体防控,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惩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七)突出惠民利民,充分夯实民生福祉

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社会政策“兜牢底线”要求,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一是加强就业创业服务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实施就业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新增技能人才1.3万人以上。加强就业指导,畅通劳动力供需对接,支持新就业形态和灵活就业方式,优先保障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0人。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制度,持续扩大基本保险参保覆盖面。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困难群众常态化帮扶。促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实施古城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完成1330户特殊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加快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新生育政策落地实施,织密社会保障网,不断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公共事业立足发展普惠性教育,一体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消除“大班额”。规划新建学校4所、改扩建学校8所,新增学位6675个,确保第三十三小学、第七初级中学等一批基础教育重点项目竣工投入使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补齐教育发展短板。完成县人民医院、中医院搬迁,建成传染病医院。继续推进健康泌阳和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扩大医院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启动古城、羊册等2个乡镇卫生院搬迁,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继续做好“两筛”“两癌”免费筛查,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继续推进文化惠民送戏下乡和戏曲进校园活动,开展送戏下乡100场,不断完善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帮助下,虚心听取各位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建议,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做善为抓落实,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完成2024年各项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全方位推动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开启建设现代化新泌阳不懈奋斗。

主办:泌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泌阳县行政路中段
政府网站标识码:4117260001
联系电话:0396-7922033
豫ICP备17018201号-1   
豫公网安备 41282202000001号